——延安市總工會加強職工思想文化建設紀實
紅色資源承載著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蘊含著紅色基因、紅色傳統、紅色使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如何用好紅色資源,更好加強職工思想文化建設?12月22日,延安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宋殿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紅色資源的珍貴價值,在于其承載著黨的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在當下依然能帶來精神滋養。在新起點上,延安市總工會要通過合作共享、資源整合、同向發力、聯動協作等多種措施,打造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延安樣板’,努力構筑新時代職工思想文化建設的精神高地。”
挖掘資源優勢 打造職工教育基地
紅色資源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2016年以來,延安市總工會先后恢復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陜甘寧邊區總工會)、延安工人學校舊址,完成延安時期工人運動簡史和校史布展;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陜甘寧邊區總工會)舊址被全總命名為第一批全國職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截至目前,累計接待職工群眾近5萬余人次。
近年來,延安市總工會緊扣“弘揚精神、圍繞大局、創新工作、服務職工”的工作思路,用心用情用好紅色資源,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創建職工教育基地,持續加強理論研究,依托紅色資源優勢,不斷開拓創新,高標準推進延安南泥灣勞模工匠學院建設。2020年辦學以來,累計培訓各地干部職工385期共3.9萬余人次。學院被全總授予“全國工會理論和勞動關系智庫基地‘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研究實踐中心”。
發揚紅色傳統 擦亮職工文化品牌
2023年8月26日,大型歌舞劇《南泥灣》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成功演出,極富陜北元素的紅色文化盛宴,受到了當地職工朋友的熱烈歡迎和一致好評。
為更好滿足廣大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延安市總工會成立延安職工文工團,編排了以開展轟轟烈烈大生產運動為背景的黨史教育劇《南泥灣》。全劇時長60分鐘,全方位展現了當年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所創造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以及南泥灣精神對中國革命的巨大貢獻和新時代的價值。目前《南泥灣》已演出100余場,觀看人數4萬余人。
近年來,延安市總工會認真梳理延安時期工會紅色資源,并展開了延安時期工運歷史和工會工作研究,成立了延安工運理論研究會。先后召開不同層次工運理論、工會工作、勞模精神研討會5次。其中,召開全國工運理論研討會3次,包括“延安時期大生產運動暨勞模精神理論研討會”“回望延安——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學術研討會”“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暨全國勞模文化研究聯盟第五屆年會”。
聯動紅色城市 共建共榮職工文化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在大力弘揚老區精神、文化魅力,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滿足更大范圍內職工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上,近年來,延安市總工會積極探索,作出了有益嘗試。
2023年11月21日至23日,由遵義市總工會發起,延安市總工會、石家莊市總工會、臨沂市總工會、吉安市總工會、嘉興市總工會、上海市工人文化宮共同舉辦的革命老區職工文化交流展演活動在遵義市舉辦。展演期間,文藝團體深入鄉鎮街道、企業車間,基層一線為職工帶來了情景器樂演奏、河北梆子戲、音舞詩畫、陜北腰鼓等極具地方特色的文藝節目,贏得了職工的陣陣掌聲。
2023年8月24日至25日,由延安、遵義、百色、長治、臨沂五家發起單位組織的首屆全國革命老區工人文化宮高質量發展經驗交流會在臨沂隆重舉行,有效促進了地域間職工文化的融合深化和職工素質的整體提升。
這些有益嘗試,既整合各地職工文化資源,拓展職工文化活動空間,讓廣大職工感受到了不同地域職工文化的風采,同時也促進了市域間職工文化的交流學習,打造了革命老區職工文化活動平臺,營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全員參與的職工文化氛圍。
本報記者 閻瑞先 通訊員 張娜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