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百強中篇小說《太陽石》(原載《朔方》2024年第3期)是一篇富有年代氣息和行業特質的作品,同時也是抒寫煤礦工人的佳作。讀者會在不經意間跟隨作家的筆觸,回望煤礦工業50年的歷史,感受主人公在特殊歷史環境中的命運坎坷,讓人唏噓長嘆又欲罷不能。
小說講述的是20世紀60年代初,一批來自蘇聯的專家支援青龍山煤礦建設,其中一位青年專家列揚洛夫斯基和中國女技術員陳美娟相識相戀的故事。人們對他們的相愛十分看好,認為他們是中蘇友誼的象征,是天作之合。但蘇聯專家卻在一夜間悄無聲息撤走了,臨走時,列揚洛夫斯基與陳美娟告別,兩人都表示以后定會有見面的機會,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然而,五十多年后,當白發蒼蒼的列揚洛夫斯基歷經妻子病逝,在兒子的支持下再次來到青龍山煤礦尋找昔日的情人,頗費周折后,才得知陳美娟曾被人誤解和歧視,由技術員變為礦工,在一次事故中為救工友早已長眠于地下。列揚洛夫斯基了解真相,連聲說:“我來晚了,我來晚了!”陳美娟的弟弟陳連生怒吼道:“你為什么不早些來?”列揚洛夫斯基用手指著自己的胸脯,情緒激動地說:“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只有上帝知道,只有上帝知道!”
列揚洛夫斯基的一句話道出了一對戀人的宿命,也完成了對歷史的拷問。
從結構上講,小說采用了兩條線展開敘述,一條是來自俄羅斯的老人列揚洛夫斯基尋找昔日的情人,另一條為銅城礦業公司礦史辦主任李明放幫助列揚洛夫斯基,其間不但讓讀者認識了美麗活潑、能歌善舞的陳美娟,也對共和國半個世紀煤炭工業在挫折中奮進發展的歷史有所了解,體現出濃濃的家國情懷。
兩條線有分有合,張弛有度,最終通往陳美娟墓地。作者在藝術追求創新的努力可見一斑。
在歷史的洪流面前,人的情感擁有多大的力量?風浪未曾憐憫,時光永不止步,然而真摯的情感能夠沖破一切阻礙,在韶華褪去之后,依然能綻放出令人為之感嘆的光彩。
《太陽石》便是一部講述了在時代背景下、被迫分離的一對有情人的癡戀故事的好小說。小說開篇便引起讀者的興趣:在游人如織的青龍山煤礦工業遺址游覽區,人們都爭先恐后地拍照“打卡”,唯有一位外國老人如同無頭蒼蠅一般到處亂轉,他用生澀的漢語向見到的每一個人詢問。他叫列揚洛夫斯基,這個故事的男主角。隨著列揚洛夫斯基的出場,這個凄美的癡戀故事便徐徐拉開了帷幕。
《太陽石》的故事發生在半個世紀以前,因此文中的一切都帶上了鮮明的時代色彩。每當寫到列揚洛夫斯基的回憶,都使讀者身臨其境,仿佛跟著他回到了那段特殊的年月,見證了兩位有情人跨越國界的愛戀。“陳美娟”,這個貫穿全文的名字,讓列揚洛夫斯基牽掛數十年的人,讓馬勝利、李明放等人到處尋找的人,便是這份癡戀的另一位主角。
自始至終,她都沒有以任何方式正式出現在讀者面前,她的一切都是由他人敘述,在許多人的口中,為讀者樹立了一個美麗、善良、有學識、有主見的中國年輕女技術員的形象。陳美娟代表著人們對人性美的向往;而列揚洛夫斯基和眾人尋找陳美娟的過程,也是在尋找真善美的過程。
除了二位主角的癡戀,時代背景的烘托也為《太陽石》添彩。在特殊的年代,人們缺衣少食、生活艱苦,然而對祖國的熱愛是真摯的,對未來的憧憬是鮮亮的,他們在奮斗中揮灑汗水,在實踐中逐夢未來,展現了青年昂揚的斗志與進取的面貌。也正因如此,他們在困苦中依然能夠唱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純真的情感成為不可磨滅的青春記憶,個人的情愛與祖國發展、世界和平融為一體,共同奏響了激蕩人心的主旋律,即便沒經歷過那個時代的讀者,也能被激發出強烈的共鳴。
《太陽石》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立體,二位主角立體鮮活,配角也并不死板:認真負責的社區主任馬勝利、熱心嚴謹的銅城礦業公司礦史辦主任李明放……他們一聽說列揚洛夫斯基的事,便積極地為他尋找陳美娟,這不求功利、不圖回報的熱情與善良,亦是《太陽石》所傳遞給我們的溫暖和欣慰,是中華兒女優良品質的體現。
讀完《太陽石》,或許我們對人性、對情感都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思考。在時代面前,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人類的情感又是偉大的,即便時光不仁,那真摯的情感也不會被撼動分毫,反而在時間的打磨下成為一顆閃閃發光的寶石。
《太陽石》寫出了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使人雖感遺憾,卻不悲哀;有淚可流,而不荒涼。在閱讀中,好像涓涓溪流滋潤著我們的心思、神經和靈魂,給我們的心靈以足夠慰藉和溫暖!踉S進思
責任編輯:白子璐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