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我們所建設的北斗基準站,可將定位的精度達到厘米級。”9月21日,在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服務演示廳內,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陜西省第四測繪工程院)北斗導航定位中心工程師向記者介紹著陜西北斗基準站系統。
一提到北斗,很多人都能想到這是我國自主建設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具有定位、導航功能,但北斗衛星的意義和作用遠不止這些。
陜西地處全國幾何中心,地理區位優勢顯著,在加強區域資源共享與合作,促進公路、鐵路、航路、網絡等互聯互通進程中,這都離不開衛星導航定位服務的支撐和地理信息資源保障。
目前,僅靠天空上的衛星導航系統無法實現區域高精度的導航定位服務,只有在地面建立一定密度和均勻分布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才能實現高精度的空間位置信息獲取,滿足各類用戶的需求。在陜西建成覆蓋全省的北斗基準站網至關重要。
2016年12月,陜西北斗項目全面開展,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作為系統建設和維護工作的承擔者,利用近兩年時間,完成了站址勘選、站點建設、網絡布設等工作,足跡踏遍了三秦大地。
2018年7月,陜西北斗基準站系統基本建成并提供試運行服務。通過項目實施,全省新建60座、改造升級34座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建成數控中心1個,用戶服務系統3套,實現了陜西省高精度實時導航定位服務突破。
系統具備實時分米級、厘米級,后處理毫米級的導航定位服務能力,可為全省各類用戶提供統一、權威、可靠的導航定位服務。該系統的建成不僅填補了我省缺乏高精度實時導航定位服務能力的空白,同時在自然資源管理、國土空間規劃、地震監測、氣象預報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1年8月16日,第十四屆全運會首站點火傳遞儀式在西安永寧門廣場舉行。“十四運會火炬傳遞北斗定位服務系統”在陜西多個電視頻道為觀眾直觀展示火炬傳遞進程,人們不僅可以通過電視,還能通過掃碼第一時間獲取火炬手序位、個人信息、行進路線、實時位置以及動態軌跡。
這個由數據中心利用陜西北斗基準站系統提供的精準差分信號,結合GIS(地理信息)、互聯網、云服務、大數據等技術,為火炬傳遞提供實時動態精準定位,這也是陜西北斗基準站系統首次嘗試服務重大賽事活動。
隨著陜西北斗基準站系統的深入推廣,近5年來,陜西北斗基準站系統已為570多家企業單位在基礎設施建設、自然資源調查、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提供相關服務,為秦嶺生態保護、西安智慧公共停車示范等項目提供重要技術保障。
引漢濟渭工程中,陜西北斗基準站系統在其中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省水電設計院的兩位工程師在西安市灞橋區對初步設計階段輸水線路進行野外定線測量工作中,他們手持“北斗定位接收機”,接入來自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建設的陜西北斗基準站系統的實時、高效、精準的北斗衛星差分信號,快速、準確地完成了測量工作。
眼下,陜西北斗技術團隊不斷優化北斗地面基礎設施和系統服務能力,拓展陜西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模式。
“我們將結合云平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供更多貼近百姓生活的導航定位服務,共同推動我省衛星導航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陜西省第四測繪工程院工程師王維說。
本報記者 李旭東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